坏账损失账务处理及税务处理
账务处理:1、核实坏账损失;2、计提坏账准备;3、核销应收账款;4、会计凭证。税务处理:1、报告坏账损失;2、遵循税法规定;3、扣除坏账损失;4、保留记录。[详情]
账务处理:1、核实坏账损失;2、计提坏账准备;3、核销应收账款;4、会计凭证。税务处理:1、报告坏账损失;2、遵循税法规定;3、扣除坏账损失;4、保留记录。[详情]
坏账核销是指对已被认定为无法收回的坏账进行清理和消除,从财务记录中将其删除。当一笔应收账款经过一段时间无法收回,并确定无法收回时,企业需要将其作为坏账进行核销。通过坏账核销,企业可以调整财务报表中的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的金额,使其更准确地体现公司的财务状况。[详情]
坏账准备一般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但具体是否可以扣除要根据所在地的税法规定和相关会计准则来决定。在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坏账准备是可以在企业计算所得税前扣除的。这是因为坏账准备属于企业的正常业务成本,代表了企业为应对可能的坏账风险而提取出来的准备金。根据税法规定,企业可以在确定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坏账准备作为税前扣除的项目。[详情]
1、无法收回的证据:确认坏账损失之前,通常需要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2、可计量性:确认坏账损失时,通常要求能够合理计量损失金额;3、个案评估:每个债权需要进行个案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确认坏账损失;4、时间因素:确认坏账损失通常需要考虑时间因素;5、财务会计准则和政策:公司应遵循适用的财务会计准则和内部会计政策,这些准则和政策提供了确认坏账损失的详细指导。[详情]
坏账准备不可以直接转回。坏账准备是公司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而提前计提的一种准备金,用以弥补坏账带来的风险和损失。坏账准备一旦计提,通常被视为企业在净利润中的一项费用,用于降低报告期间的利润。该准备金是用于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坏账,用于保护企业的财务安全和稳定。[详情]
收回已核销的坏账是指将之前被认定为无法收回的坏账,在后续的时间内成功收回或追回欠款的过程。通常时候,当一笔债务被认定为坏账后,债权人会将其核销,即将其从应收账款中扣除,并认为无法收回。然而,如果在之后的时间内,债务人有能力或意愿偿还欠款,债权人可以重新追讨这笔债务,并将其收回。收回已核销的坏账可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法律程序和协商,以确保债务人的还款意愿和能力,并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还款协议。[详情]
坏账准备一般是属于贷方科目,具体而言,坏账准备会计的科目为"坏账准备"或"贷方坏账准备"。坏账准备是企业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用户坏账而提前计提的风险准备金。坏账准备的计提是为了反映用户应收账款可能存在的无法收回风险,计提坏账准备时,会计分录的借方一般是“坏账损失”或“借方坏账准备”,表示企业发生了潜在的坏账损失。而贷方即是“坏账准备”,表示企业提前设置了坏账准备金,以弥补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详情]
坏账准备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坏账准备。坏账准备是指企业的应收款项(含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计提的,是备抵账户。企业对坏账损失的核算,采用备抵法。在备抵法下,企业每期末要估计坏账损失,设置坏账准备账户。[详情]
1、坏账损失计入费用科目:在很多企业会计体系中,将坏账损失计入费用科目是比较常见的做法之一。使用“坏账损失”或“应收账款坏账损失”等名称做为费用科目,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清晰地展示企业因坏账而引起的直接损失,同时也方便与其它杂费项目进行比较与分析;2、坏账损失计入资产科目;3、坏账损失计入其他收入减项;4、坏账损失计入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详情]
坏账准备一般会增加在贷方。在会计中,贷方表示增加负债/减少资产或减少所有者权益。因为坏账准备是一种负债,它用于抵消账面上的应收账款中可能出现的坏账风险。所以当坏账准备增加时,会计师会将金额记入贷方,以增加负债的额度。这样做可以保持会计方程式的平衡,确保净资产的计算正确无误。[详情]
"收回已转销的坏账"是指在企业将此笔账款认定为无法收回/坏账后,随后发生了债务人还款的情况,使得原本被认定为坏账的金额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回收。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债务人在被认定为坏账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主动或被迫进行了还款。[详情]
1、风险预测:企业可能根据用户的还款能力、市场环境、经济情况等因素,对前景不确定的债权进行风险评估;2、遵守会计准则: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需要根据合理的贷款风险和坏账发生的概率,计提合适的坏账准备;3、提前应对风险:通过增加坏账准备,企业可以提前储备一部分资金,以应对潜在的坏账风险。[详情]
坏账准备的计提基数是应收账款金额,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是坏账准备的实际计提除以应收账款金额。即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实际计提坏账/应收账款等。坏账准备=根据应收账款计算坏账准备金额-坏账准备应付账款当期贷方余额。按税法规定可以扣除的坏账损失金额:已核销的坏账-收回的以前年度已核销的坏账+(年末应收余额-年初应收余额)×5%。[详情]
当确认的坏账被收回时,账面价值减少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确认坏账时已经将相应的债务减少或清零,而收回后的金额被重新计入资产或收入。这样,原本确认的坏账金额就被抵消或减少,导致账面价值减少。具体来说,当确认坏账时,会将相应的债务计入损失准备或坏账准备账户,同时减少应收账款或其他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而当收回坏账时,收回的金额会被重新计入应收账款或其他相关资产,从而增加账面价值。[详情]
1、风险评估:企业需要对应收账款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其是否存在无法收回的风险;2、计提比例确定:按照风险评估的结果,企业要确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3、计提坏账准备:根据确定的计提比例,企业将应收账款的金额乘于计提比例,计算出要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详情]
1、坏账准备比例法:根据历史经验和风险评价,企业可以确定相应的坏账准备比例。这个比例通常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风险情况而有所不同。例如,企业可以根据过去几年的坏账情况,确定一个合适的坏账比例,如1%/2%等。再将应收账款总额乘以坏账准备比例来计算坏账准备的金额;2、进一步分段法。[详情]
收回已核销的坏账是在借方进行操作。当坏账被核销时,会在贷方记录相关凭证,将坏账的金额从应收账款中扣除。当需要收回已核销的坏账时,会在借方进行操作,将金额重新计入应收账款中。这样可以恢复原本应收账款的金额,以便继续追求收回。[详情]
坏账准备是公司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用户坏账而提前做出的准备。在会计中,坏账准备往往被记录在负债类科目中。对于坏账准备来讲,借方表示增加。当企业认为有用户的账款可能无法全部或部分收回时,会计分录会将坏账准备金额记录在负债类科目下,以增加坏账准备的余额。[详情]
具体的计提坏账准备比例并没有固定的规定,而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风险评估来确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和行业惯例来确定适当的比例。需要咨询会计师或相关专业人士,以确保符合相关会计准则和法规。[详情]
“已转销的坏账“指的是公司已经将该笔坏账列入损失,从财务上承认该笔债务无法收回。“收回“则是指在以后的某个时间点,债务方突然还清了该笔债务,或者通过其他手段追回了该笔债务。因此,“已转销的坏账又收回“的意思是,在公司已经承认该笔债务无法收回,并将其列为损失后,该笔债务最终又被还清或者被追回了,公司因此可以对该笔损失进行修正。[详情]